资讯 焦点新闻
国产替代IC/电子元件,一键查找!

600万片!预计今年汽车HUD出货量同比增长7%

导语:近日,由京东方牵头制定的中国电子行业标准《车用平视显示器光学性能测试方法》获GX部批准发布,成为国内HUD(抬头显示)首个行业权威测试标准。数据显示,汽车行业对于抬头显示器(HUD)的导入正呈现迅速增长,预计2022年HUD的出货量可以达到600万片,年同比增长达7%。


11月16日消息,今日,Omdia发布报告称,汽车行业对于抬头显示器(HUD)的导入正呈现迅速增长,但仍主要限于一些高端车型。预计2022年HUD的出货量可以达到600万片,年同比(YoY)增长达7%。

据悉,根据投射目的地的不同,有两种类型的汽车HUD,包括W-HUD(windshield,信息投射到挡风玻璃上)和C-HUD(combiner,信息投射到专用的投射板上)。

11 .jpg

来源:网络

报告指出,其中 W-HUD在技术开发上较具挑战性,这是由于挡风玻璃容易受到外界干扰,例如环境光、灰尘和光学扭曲(由于风挡玻璃并非平面)等的关系。画面需在投射后予以相应校正,因此在技术上的挑战更大一些。C-HUD则利用一块专用的投射板来投射;投射板的外形通常是位于ICD上方的一小块透明显示板,好处是光学效果比较容易优化,缺点则是较小,而且也没有W-HUD在观看上来得更自然。更为主流的W-HUD具有更大的视野(FOV)角度,相对能够与驾驶员的前方现实视野相重合,也能显示更多的信息。

Omdia表示,虽然汽车HUD应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,但其在微显示面板、光学引擎优化和外形等方面仍未达到技术全面成熟。此外,HUD还需要有明确的定位策略,以与仪表盘显示面板(ICD)、中控屏显示面板(CSD);另外,还要等待一些成长刺激因素形成以提高使用。尤其是基于汽车机器视觉的增强现实(AR),一旦成熟后,应该可以让HUD成为有价值和实用的功能。

从国内来看,近日,由京东方牵头制定的中国电子行业标准《车用平视显示器光学性能测试方法》获GX部批准发布,成为国内HUD(抬头显示)首个行业权威测试标准。

据介绍,该标准从适用范围、术语定义、测试条件、测试系统、测试方法等多维度,规定了HUD视场角、亮度、畸变、白平衡误差等光学性能参数的测试方法,建立了全面科学的测试流程。不仅填补了国内HUD产品上车标准的空白,为行业规范化发展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标准支撑,同时也全面推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创新应用。

随着智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,智能化和网联化成为重要趋势,全球主流汽车品牌也更加注重人车互动升级,而在行驶安全中起重要作用的HUD也步入发展的快车道。驾驶过程中,HUD能够将重要行车信息投影到前风挡玻璃上,让驾驶员不低头、不转头就能看到时速、导航等重要信息,大大降低了行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。

作为国内最早进行AR-HUD产品技术研发并取得重大突破成果的企业,京东方自2018年完成国内第一台AR-HUD实车应用以来,先后参与了众多车企的AR-HUD落地实践,持续推动HUD标准化、规范化制定。

2022年7月,京东方携手北汽打造的国内第一台真正搭载大尺寸AR-HUD和电子外后视镜的魔方车型已正式批量供货,其AR-HUD投射面积超60英寸,拥有10°×4°超广视场角及15000nits超高亮度,虚像距离大于8米,以前风挡作为显示屏,将导航、ADAS、仪表等数字化信息与真实的交通路况融合,即使在强光照射的行车环境下,也能呈现真实的显示效果,做到全天候全场景应用。

资料显示,新兴的一些汽车用传感器,例如基于雷达或是深度感测(ToF)技术的CIS成像传感器模块能够发挥作用,在环境感知、机器视觉和主机计算间相互配合,让这些传感器对于AR HUD的实现有着关键作用。这些电子元组件使得对驾驶员和前方物体或状况的识别得以实现。识别物体之后,主机计算技术便可进一步生成情境与环境敏感的信息或图像,以供显示在风挡玻璃上。车辆驾驶期间,各种状况都在一直不断变化,因此机器视觉和计算系统均必须实时地为驾驶员提供信息更新。